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青少年活动中心 XXXX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建筑学 0902 班 姓名 xx学号指导教师 XXX日期 2013 年 3 月 10 日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青少年活动中心——漂浮大陆选题类型设计型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1.国内外研究现状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做学校教学的“延伸中心”,做社区体育活动的“阵地中心”以及社会体育锻炼的“创新中心”[1]本次设计以"地景建筑"(landscapearchitecture)为设计原型。地景建筑有以下几个概念与之接近:毯式建筑、大地建筑、地形建筑、漫步建筑等。之所以选择“地景建筑”这个命名,是因为这一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建筑的地景化倾向,表明了建筑与大地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明了地景建筑本身作为景观、营造场所的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无限制扩张,当代中国城市的景观空间不断被实体空间破坏和侵占,高密度的建设使得大地开始不堪重负,逼迫人们远离地面栖居。对于这一状况的反思导致建筑与大地一体化的观念在中国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关注。其中,地景化建筑以其水平延展的形体与大地形态走向融合,甚至创造性地重塑了地表,将其自身的完备性整合和统一于城市系统与景观系统之中。1.1 国外研究现状国际上对地景建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现代建筑时期“毯式建筑”的出现。“毯式建筑”形象像地毯一样水平铺展,具有大尺度水平延展和特殊肌理组织的形态特征。是由“小组十”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之间的相互影响发展而来的一种建筑类型,可以看做是当代地景建筑的雏形。1970 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兴起,“毯式建筑”逐渐趋向沉寂。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埃森曼、FOA 等诸多建筑师都开始了一些呈水平方向延展形态的建筑设计尝试。其中 FOA 设计的横滨客运站(图 1),在毯式建筑的基础上,加入了屋顶形成活动场所的“庭院式港口”概念,是“地景建筑”早期发展的主要代表。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随之提出了 LandformArchitecture,即“地景建筑”的概念。图 1 横滨客运站图 2 保罗•克利美术馆(图片来源:《交通建筑设计》)(图片来源:世界建筑,2006/09)以此为开端,地景建筑的设计日益盛行。比如卡洛斯•菲拉特设计的假日健身中心,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保罗•克里美术馆(图 2)等。其中,斯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