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书 80 页、81 页。2.教材编写特点: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3.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假设举例与列表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结果。其中第一张表格是常规的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 20 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 1只,那么兔就有 19 只,腿共有 78 条……在这样的逐一举例中,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先估计鸡与兔数量的可能范围,以减小举例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采用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 只,所以各取 10 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课上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的方法,先画出 20 个圆圈,代表 20 个头,接着假设全部是鸡,共画 40 条腿,剩余的 14 条腿只要逐一添上,就能很快地发现鸡与兔的数量。教师可以鼓励这种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学生掌握。教材选“鸡兔同笼”这个题材,主要不是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本身,而是要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在后面相应的练习、复习中,相关的题目也都附上了表格,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运用这种基本的解题策略解题。教学时,教师不必组织学生总结用公式解答题目的规律。二、我的思考1、“鸡兔同笼”这一课时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2、本课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猜测、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等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学生分析1.有一个班有一半的学生曾经学过奥数,那么我觉得列表的方式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过于复杂化,当然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得引导学生采用列表举例、作图分析等方法。书中着重介绍了列表的三种方法,但其中两种过于复杂,可以将列表的过程优化!当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2.在教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介绍奥数中所学的方法,可以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