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每题1 分,共 15 分)1、 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无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 )2、 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 )3、 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 )4、 在对某一尺寸进行多次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中,求得残余误差vi 的代数和∑ vi=0.8,则说明计算中存在问题。( √ )5、 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 )6、 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 )7、 配合 H7/g6 比 H7/s6 要紧。( × )8、 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 )9、 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10、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 )11、标注某形状公差要求时,公差框格中所标注的公差值为0.04 ,则说明被测要素相应的形状误差值要求为0.04 。( × )12、公差可以为正值和负值和零,而极限偏差必须为正值。( × )13、基准制中有基孔制和基轴制,选择时应当优先采用基轴制,主要原因是轴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容易加工,因此符合经济原则。( × )14、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 )15、若端面圆跳动误差为零,则该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也为零。( ×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30 分)1、 考虑到孔、轴的“工艺等价性”,对≤IT8 的配合,推荐用孔的公差比轴的公差低一级的形式。当≥ IT9 时,推荐用孔、轴公差同级的形式。2、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3、 采用包容原则时,形位公差随实际尺寸而改变,当要素处于最 小 实 体 状态时,其形位公差为最大,其数值等于尺寸公差。4、 在机器装配过程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 称为尺寸链。5、 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对 测 量结果的影响。6、 国家标准对标准公差规定了20 级,最高级为IT01 ,最低级为IT18 。7、 极限偏差是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8、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最 大 极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实体尺寸相配时,配合最紧。9、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为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