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提出碳排放达峰、碳中和 “双碳 ”目标以来, 社会各界有关能源转型路径的关键判断趋于一致。要早日实现 “双碳 ”目标, 必须加强节能工作,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大幅增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加快建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增加能源系统的储备和调节能力,适应波动性能源增加的趋势; 加快终端电气化比重,不断增强电能替代;大力发展氢能,这是一些难以减排领域重要的深度减排途径;加快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是建设碳中和社会的重要准备。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提出了中国新的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能源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对能源转型边界做了清晰划定,更是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前进方向、动力都做了重新动员。业界总体上在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上的行业共识日益凝聚;特别是对那些当前发展还面临一定挑战、存有争议的行业,或对一些还处于发展起步期、规模尚小的产业,甚至对一些发展路径尚不明确、多种路线齐头并进的技术领域,相关方面的认知愈发趋于一致;全社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集中。1 加大节能是首要选择在所有一次能源中,节能已被公认为除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之外的 “第五能源 ”。通过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或充分从利用过后的 “废弃能源 ”中回收能量, 来满足能源需求,是比开发一次能源资源更有价值的能源发展方式。特别是在居住和公共建筑、能源基础设施、工艺过程等,锁定效应强、投资高、影响范围大的重点用能领域,提高能效标准, 将会形成数十年持续性的节能效益。“十一五 ”以来, 中国把节能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 )能耗强度的“双控 ”制度, 有效抑制了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据统计,2006 - 2019 年,中国单位GDP 能耗下降了 42.5% ,环比累计节能22.2 亿吨标准煤当量,相当于减少了超过4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国际能源署 ( IEA )也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途径。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模型情景分析结果,若将全球大气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 2050 年前,节能和提高能效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为37% ,比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还要高5 个百分点。国家公布的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2016 - 2030 )》提出,到 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 亿吨标准煤当量以内,即预计 2030 年前,最多还可增加约10 亿吨标准煤当量。在此背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