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合肥城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VIP免费

合肥城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_第1页
1/28
合肥城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_第2页
2/28
合肥城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_第3页
3/28
精品文档。1欢迎下载合肥城市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引言合肥位于安徽中部,江淮之间,地处东经116°41′~117°53′,北纬 31° 30′~32°38′,东连安徽滁州、南与巢湖地区相望、西交六安地区、北接淮南市。由于合肥接东引西、 贯通南北的重要地理位置, 在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 ”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从我国当前的宏观区位来看,合肥正处在东部沿海向中部、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过渡地带, 作为我国经济中心战略转移的支点,扮演着承东启西的重要角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肥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自身发展和区域交流中不断壮大,谱写新的辉煌。第一章合肥发展现状分析1.1 稳步发展的合肥1949 年建国初期, 合肥是一个仅有 6.06 万人口的小城市, 工业总产值只有163 万元,规模甚至不及省内的蚌埠、芜湖等城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2000年底合肥的市区总人口达到134.7 万,城市人口规模增长了20 多倍,同年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为 235.2 亿元,已经成为安徽省内无可争议的首位城市,同时也是我国四大科研教育基地之一。建国以来城市发展阶段分析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合肥的城市发展可以被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1.1.1 第一阶段:“急速增长”精品文档。2欢迎下载1949 年—— 1960 年:合肥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建国之初,安徽境内除蚌埠、芜湖外,安庆、合肥等其它各市人口均在10 万人以下。城市生产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使得合肥的城市经济进入了飞速增长的快车道,城市人口总体规模由1949 年的 6.06 万增加到 1957 年的 21.6 万,平均增长率达到17.06 %,工业生产总值由163 万元增长到15929 万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7%。1.1.2 第二阶段“停滞与调整”1961 年—— 1977 年:自然灾害是合肥城市发展放缓的开始,六七十年代,受到国际大气候变化和国内政局的影响,全国的城市化进程都陷入了低谷,合肥也不能例外, 在经济方面, 虽然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工业投资率,但是经济效益却十分低下。 1962-1977 年合肥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降到了10%以下,城市人口规模在六十年代前半段甚至出现了下滑,成为了建国以来合肥城市发展最为缓慢的一个时期。1.1.3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1979 年—— 2001 年:合肥发展的第二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合肥城区域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