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VIP免费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_第1页
1/15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_第2页
2/15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_第3页
3/15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其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一、前陆盆地概述前陆盆地即前陆构造背景中发育的盆地,为沿造山带大陆外侧分布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最早是由Dickinson(1974)[1]提出的。 Dickinson 将盆地分为裂谷盆地和造山型盆地、陆块未完全裂开情况下形成的盆地等5 小类。其中前陆盆地属于造山型盆地,并将前陆盆地定义为与造山带变形翼部毗连的克拉通边缘前陆环境中形成的盆地。Jordan [2]( 1981 ) 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前陆逆冲带周缘的狭长沉降槽地。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的伴生体;Allen 等[3](1986)将前陆盆地定义为处在造山链和克拉通之间的并与大陆碰撞带密切相关的高度不对称盆地;何登发等[4](1996)对前陆盆地的定义是沿造山带大陆外测分布的沉积盆地;田作基等[5](1996)的定义是前陆盆地与造山带(冲断带)毗邻,在其运动前方的挤压下不对称挠曲所形成的沉积盆地。前陆盆地是挤压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长条形沉积盆地,一般有如下特点:①位于盆地毗邻的褶皱-冲断层带的构造负载促使盆地弯曲下沉;②盆地的横剖面具有明显不对称性;③在盆地演化期间盆地的靠造山带一冀遭受变形作用;④盆地靠克拉通一翼逐渐与地台层序相合并[6](图 1)。图 1 前陆盆地剖面示意图图 1 示前陆盆地发生奠基在某一时期的克拉通或陆壳向活动带或洋壳的过渡带上,即被动大陆边缘之上,被动大陆边缘层序构成前陆盆地的基底。前随盆地的演化记载着由伸展边缘到聚敛、碰撞(陆-陆、弧 -陆碰撞 )的过程。盆地结构的不对称性表现在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靠近克拉通一侧宽缓。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常为薄皮构造)构成的活动翼或造山楔形体; ②紧邻活动翼活伏在冲断带下盘的深凹陷;③连接深凹陷进一步向克拉通方向延伸的稳定前陆斜坡及前缘隆起。前陆盆地基本类型Dickinson, W.R.(1974) 在沉积盆地分类中正式引入了前陆盆地这一术语[1] ,并见将其划分为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 和弧后前陆盆地(backarc foreland basin) 两种成因类型[1](图 2)。图 2 前陆盆地的两种成因类型(据Dickinson ,W.R.1974)(a)周缘前陆盆地;(b)弧后前陆盆地在中国西北地区新近纪—第四纪早更新世还发育—类陆内前陆盆地[7](孙肇才等, 2001),这类盆地与Dickinson ,W.R.(1974,1976)称作的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有些差异。它们均邻近造山带,位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属于在造山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含油气盆地分析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