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 word 第十二章呼吸肌功能测定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郑则广呼吸肌肉是呼吸运动的动力(呼吸泵),泵的衰竭可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在本世纪初,已有学者注意到呼吸肌肉功能异常与通气功能不全的关系。然而,直到 1977年 Roussos和 Macklem用附加吸气阻力法才首次直接测定了人体的膈肌疲劳。近20 多年来,对呼吸肌肉功能的检测方法及其与通气功能不全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1988年美国心肺和血液研究会对呼吸肌肉疲劳定义为:呼吸肌肉疲劳 (Fatigue)是指肌肉在负荷下活动而导致其产生力量和/ 或速度的能力下降, 这种能力的下降可通过休息而恢复。与之相比 , 呼吸肌肉无力 (Weakness)是指已充分休息的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下降。这一定义包含有下述意义:①疲劳的出现可明显早于功能衰竭,例如在未有高碳酸血症前,可存在着呼吸肌肉疲劳。②有助于建立诊断的标准,例如 ,休息疗法后 ,疲劳的肌肉功能恢复; 亦有助于鉴别肌肉无力;③诊断标准的建立有助于临床研究,明确判断呼吸肌肉疲劳的存在、病理生理学的意义、发病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引起呼吸肌肉无力或疲劳的因素包括有:呼吸中枢驱动不足,如中枢抑制状态等;神经肌肉疾患如膈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等;肌肉初长和形态改变,如肺气肿患者;负荷增加,如支气管哮喘等;能量供应不足和代谢障碍如心力衰竭,低钾血症等。在某些疾病中(如COPD ),可通过上述的多种途径,导致呼吸肌肉无力或疲劳。呼吸肌肉疲劳的临床表现包括有气促的增加,浅快呼吸,辅助呼吸肌动用,反常呼吸等。高危人群包括有:①早产或新生儿;②慢性呼吸负荷加重或肌无力(包括神经肌肉疾患)③能量供应障碍如休克,心功能衰竭。④ 哮喘或 COPD 患者负荷突然加重。⑤急性高负荷状态如剧烈运动或分娩过程。在这些人群中,当出现上述表现时,应注意到呼吸肌肉疲劳的存在。通过检测,除能证实呼吸肌肉无力或疲劳的存在外,更重的是进一步深入阐明在不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呼吸肌肉疲劳与通气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为通气功能衰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呼吸肌肉功能康复治疗或疲劳的防治方法的探讨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进一步阐明呼吸肌肉疲劳与人工通气脱机过程的成败的关系等。一.呼吸肌肉解剖和生理简介人的呼吸肌由膈肌、肋间肌、颈部肌、肩带肌和腹肌组成。肋间肌有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近胸骨旁部分增厚形成胸骨旁肋间肌。其肌纤维从胸骨旁往下后至肋骨软骨交界处附近,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