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解表类药物的分类特点与应用兽药市场指南作者简介:司红彬,男,( 1977-),讲师,博士,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药理专业,目前主要从事药理教学工作咳嗽、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是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咳、喘、痰三者一般都是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这些症状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肺气肿、 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造成严重危害。治疗时可通过使用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控制症状,同时并用对因治疗药物,以求患病禽畜康复,本文对解表药的各个特点分别加以说明,以供临床应用时的参考。呼吸道解表类药物的分类特点一、祛痰药祛痰药是一类能使痰液变稀、粘度降低而易于排出的药物。在病理情况下, 由于炎症刺激,分泌液增多,或因黏膜上皮的病变使纤毛活动减弱,粘液不能及时地排出。这种停留在呼吸道内的粘液,由于水分被重吸收或随呼吸气流的蒸发,变为稠厚的痰液粘附在呼吸道内壁,并刺激黏膜下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末梢,引起咳嗽。大量粘液不能排出时,可阻塞呼吸道, 使呼吸促迫, 严重者甚至可引起窒息,而且痰又是良好的培养基,有利于病原体滋生繁殖,故呼吸道内积大量痰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可进一步损害呼吸道组织,加重痰、咳、喘等症状, 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 在呼吸道炎症时要应用祛痰药排出痰液的对症治疗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必要。(一) 痰液稀释药又可称为刺激性祛痰药,有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两类。1.恶心性祛痰药口服后能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产生冲动传入中枢,引起轻度恶心,反射性兴奋支配气管、 支气管黏膜腺体的迷走神经传出神经纤维,促使气管、 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分泌增加,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的腺体中主要是浆液腺,分泌较稀的液体,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这类药物有氯化铵、碘化钾、愈创木酚甘油醚、酒石酸锑钾等,中药吐根、远志、桔梗及竹沥也属于以恶心反射作用为主的祛痰药。注意此类药物大剂量使用可引起明显的恶心和呕吐,有肺出血和胃肠疾病者慎用。氯化铵氯化铵作用原理是内服后刺激胃黏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道腺体,促使分泌增加, 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而呈现祛痰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内服氯化铵后呼吸道内分泌液约可增加两倍以上。氯化铵在胃肠内吸收后,一部分经呼吸道黏膜排出,可因渗压作用携带水分而使痰液稀释,这也是其祛痰的原因之一。在体内的氯化铵, 一部分氨离子迅速经肝代谢形成尿素,逐渐排出体外, 在排出时因渗透压作用而带出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