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诗中的笛声VIP免费

唐诗中的笛声_第1页
1/4
唐诗中的笛声_第2页
2/4
唐诗中的笛声_第3页
3/4
唐诗中的笛声摘 要: 唐诗中有众多描写笛声的作品。它们构成了唐诗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唐代,诗的显赫地位实在离不开笛声的激扬、推动和烘托。 从唐诗中的笛声意象我们可以了解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关键词:唐诗笛声意象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绝句和律诗、 古体和今体都在这一时期臻于完善。同时,唐朝也是一个音乐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咏笛诗之所以非常兴盛,与“笛”这种乐器在当时非常盛行是分不开的。唐朝正是处于中国音乐文学发生重大变化的“变乐时期”, 音乐的兴盛和诗歌的鼎盛同时并存,相融相通, 相互借鉴和吸收。于是在唐诗中便产生了众多的写笛诗。一、笛的音乐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笛,在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笛的文字理解与 《乐记》中所表达的音乐思想似乎一致。《风俗通》:“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乐书》:“笛之言涤也,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七孔,下调,汉部用之。盖古之造笛,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所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者也,其制可谓善矣。”我国西汉成帝时戴圣所辑《礼记》中的《乐记》认为音乐是社会教育的工具,强调:“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并竭力提倡“雅颂之声”,反对“郑卫之音” 。《论语·子罕》:“吾自卫返鲁, 然后乐正, 雅颂各得其所。 ”《荀子·乐论》:“故人不能无乐⋯⋯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可见笛的“涤荡邪气”或“涤邪秽”内涵,与《乐记》的思想和中国古代宫廷雅乐的功能殊途同归。因此,在中国古代,笛的存在、笛的演奏与应用,在宫廷雅乐乐种中,均有明显而突出的位置。但历代朝廷所谓“乐与政通”的雅乐和所谓“乱世之音”的俗乐,均表现出音乐社会功能的两个方面, 即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音乐的娱乐作用。唐玄宗曾在上阳宫按笛新创乐曲。次日正值正月十五,唐玄宗“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某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官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玄宗异而遣之”。(《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以后李谟供奉朝廷,深受玄宗赏识,“尝独召李谟吹笛逐其(指许和子)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乐府杂录》)唐代李谟吹笛艺术传奇记载,以及“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张诂,《李谟笛》 )的诗句, 均说明了笛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诗中的笛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