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系统性、流动性等方面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事实上,金融企业大多以经营信用为主业,声誉至关重要。雷曼等的倒闭对华尔街产生很大打击,对华尔街声誉的冲击更大。中国金融业在本次危机中可以说表现出色,声誉收获颇多,但声誉风险管理同样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一、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声誉风险相对于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而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风险,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一)对声誉风险缺乏通行的界定和衡量的标准。包括新资本协议和美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等都未对声誉风险进行相关的界定。银监会9 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宽泛。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国际上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为声誉风险的识别、监控等带来很大的障碍,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沦为被动的危机事件处理,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作用有限。(二)难以组织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 有可能是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银行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有一支遍布银行各部门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并赋予适当高的权限和具有高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内部的有效反应、对外的有效沟通,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但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在实施上难度非常大,管理效率很难保障。(三)监管机构和媒体在声誉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监管机构是代表政府维护公众对银行体系信任的一种机制设计,并通过监管法规强制性地影响银行行为,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任。比如,规范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银行公平和合法、合规经营等。因此,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对声誉风险管理有很大影响。另外,媒体是商业银行和利益相关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媒体的态度对声誉风险的危害和处理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是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四)金融创新使声誉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各种复杂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的状况下,消费者准确理解产品的难度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