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工商局食品监管心得体会与工商干部作风建设发言稿汇编工商局食品监管心得体会“点多、线长、面广……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看法。尽管近几年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市场秩序逐步法律规范,但农村的食品安全仍不乐观。在利益的驱动下,仍然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冒险向农村市场销售“三无”、假冒、过期、劣质食品。而农村消费者又“偏爱”价格便宜、重量充足的食品,加上商品信息不流畅,自身鉴别能力差,农民成为新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受害者,农村也成为假冒劣质食品的重灾区。面对当前监管人员少,监管范围大,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如何构建农村食品安全“防火墙”,建立一种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村消费安全,成为各级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强化网格监管,实施联巡联查,落实“两项制度”,拓展宣传渠道,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果,这是省崇义县工商局总结出来的经验。一、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问题1、“三无”、劣质食品推陈出新,层出不穷,以低廉的价格赢得农村消费者的“偏爱”。农村群众收入有限,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只要能吃不危及身体的,不管是哪里生产哪个牌子,价格便宜重量足就行。这就使得“三无”、劣质食品有了很大的市场。第 1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农村消费者文化素养低,猎取信息途径较少,消费维权意识淡薄。目前,留守农村的消费者,好多是小学、初中文化,消费观念陈旧,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对问题食品信息不能及时获知,一旦出现侵权行为或食品安全事故,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也助长了违法生产者、经营者的嚣张气焰。3、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制的不科学,执法难度加大。农村市场地理偏远,经营主体分散,进货渠道多样化,而工商职能的重心刚转移,基层监管人员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再者由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管、漏管现象常常发生。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措施1、“一站三员”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一站”:即农村食品安全监督服务站。“三员”即: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监督服务站与基础工商所、工商分局对接,调解处理本区域内一般性消费投诉、协助工商分局对当地食品经营户开展日常检查、提供信息,搞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