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谈怎样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强调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应完成 145 万字的阅读量)。那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选择课外读物的自由。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2、自我感悟的自由。尊重孩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将我们的理解告诉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个性化的心智行为,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难以奏效,好比冷暖的感觉,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感受。由于知识背景和理解水平的差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往往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教师还习惯于标签式的揠苗助长,就离孩子形象直感的阅读方式更加遥远。因此,我们要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阅读,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在阅读情感上和孩子多一点共鸣,做学生阅读交流的知音,才可能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引导他们读出个性,读出收益。 3、选择阅读方法的自由。规定学生使用指定的阅读方法,不仅会使学生感到不习惯,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愉快,阅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而是痛苦地应付,应尊重学生选择适合他自己的阅读方法。4、享受阅读快乐的自由。特别在小学阶段,应以享受阅读快乐、培养阅读兴趣为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的是愉悦,而不是疲于训练的痛苦和被评价的厌倦;在享受阅读中喜欢上阅读,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掌握阅读的成功感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阅读需要平和独立的心情,更需要一种温馨幽静的环境。老师一定要为学生的潜心阅读提供一段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老师不停地“以问促读”,一味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证明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的阅读课就过于浮躁与虚假。我非常喜欢让学生静静地读书在似乎凝固的空气里,反而会有阅读的欢乐在流淌,有思考的花朵在绽放。 但是,学生有选择课外读物的自由,并不等于迁就学生的读书口味。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真、善、美”,面广、量多、成长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