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意见》,促进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提高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服务北京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研究生教育机制的改革规范和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建设经费使用效益,依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工程项目”)是指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围绕《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意见》的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中设立的建设项目。第三条设立创新工程项目的目标是:通过重点建设,鼓励高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培养科研学术骨干,促进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升高校的科技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使高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第二章建设内容第四条创新工程项目包括科学研究项目和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两大部分,其中科学研究项目包括科研专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1三类;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包括学科建设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两类。第五条科研专项包括重大科研专项计划、科技计划与社科计划项目,主要用于资助解决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力求得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识志性研究成果,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第六条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包括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基地科学研究中的条件和环境建设,以及基地运行、管理、培训、调研、检查等工作;其中,科技创新平台主要用于资助高校中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优势科研方向、特色与交叉学科的重大关键项目的研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资源与学科资源共享。第七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包括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建设、校企合作项目,主要用于资助高校中密切结合北京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的转化与产业化。第八条学科建设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北京市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学科群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学科带头人、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进行条件和环境建设,以及学科的运行、管理、培训、调研、交流、检查等工作。相关人才资助按照《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京教财{2008}20号)执行。第九条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包括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要用于资助高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在实践中提高研究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资助高校以联合培养方式选送研究生到国外学习,进行学术交流,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推进研究生的国际化进程,提升首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资助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得到市进行科学研究,引导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关注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2展的重要问题,切实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资助高校开设专业领域研究生论坛,以及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第十条创新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其中,科研专项每年评选一次,重大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五年;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三年;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一般不超过一年;学科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三至五年;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周期一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