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襄阳市“优课”评选基本标准(试行)内 容要素与标准教学设计(30分)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体现学科课程要求及学生认知特点。2、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4、教学方法预设恰当,媒体运用和资源引入理由充分,有可预见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5、学生作业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容量适当,作业形式活泼。6、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40分)7、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师引导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的价值。创设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8、科学有序推进教学进程;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针对性;学习资源引入运用恰当、有效,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9、恰当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以及网络平台等辅助手段,使用熟练,播放流畅,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10、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11、教学过程流畅;教学过程中多边互动丰富且有实效,教学生成性问题处置恰当。12、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精讲精练,学以致用。教学效果(30分)13、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率高。14、学生参与学习有广度和深度,有显性和隐性的学习收获。15、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有一定的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16、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度高。说 明:1、“教学设计”以参评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文本为依据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参评教师提供的课堂实录(视频)、专家点评(视频)、测评练习、教学课件等为依据评价。2、视频制作符合相关录制标准;各项得分须在整体把握前提下确定,不可只取一点而不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