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录 一、关于教育和管理 1.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2.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3.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 4.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5.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6.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7.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知识辅助手段。 8.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9.迷信管理的人,几乎都是自我中心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替学生的成长着想。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大概是自己的“业绩”。 10.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住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培养自觉性,过分严格的管理是无法培养出自觉性的。1二、关于教师成长 1.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可是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2.多数教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单项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3.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