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提倡语文课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一直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语文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初中阶段,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始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知识日趋丰富,个性也逐渐成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立足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一、充分利用课前 3 分钟,构建口语交际的平台语交际重在口头的交流,我们可利用语文课前 3 分钟,为学生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演讲。学生可以讲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也可以把最近的学习、生活状态利用这 3 分钟的时间总结、归纳。每次一至二人,轮流进行,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进而逐步加大口语表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让学生向同学推介好书籍,背诵经典名作,创造性地复述、转述读本内容等。教师在听完学生的演讲后,适当的进行评价并鼓励。对于平时思维活跃、比较爱发言的学生,教师更有必要及时指正学生在演讲过程中体态、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口语训练的质量。这样的演讲不但能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合理利用语文教科书,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语的表达,虽然是脱口而出,但说话的内容与平时知识的积累分不开。初中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很少有课外阅读的时间,那么怎么让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形象、更具有说服力呢?我们的教材为了达到使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目标,收录了许多典范性的文章、片段。这些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一流文学宝藏。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教材,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反复朗读、记忆,使学生积累到很多很好的说话材料。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加了词汇量,积累了优美的语句,把课文中的语言逐步变成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可以根据所讲内容,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