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科学,是指工作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艺术,说的是工作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穷。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充满矛盾的世界。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联系学生和家长的桥梁,是协调各科教学的中介。在现代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教师、班级管理者、心理辅导员。在教师角色和管理者角色之后又提出一个心理辅导员角色就是要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是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呢?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遵循原则:(1)“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尊重与理解”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想与感受。学生的身心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现在的学生个性、自尊心都特别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践踏他们的自尊。然而教师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把学生纳入自己的教育模式中,而忽视他们自身性格、个性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就得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内心信念。同时,我们也应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3)“平等与沟通”原则,即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班级群体对管理目标在心理上的认同。(4)“换位思考原则”,即注意心理换位,以化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积极贯彻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做一个民主的管理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集体的建设相结合。建立班集体目标,争创优秀班级体,要求同学们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之中形成班级凝聚力。在班级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就考虑到这一问题,活动主要是以集体参与,互相合作,群策群力才能出色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