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生日聚会引发的思考 五一节,放了几天假,五月四日才上课。上课那天,班上几个平时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居然在第一节课上就打起了瞌睡。为了避免他们再打瞌睡,我要求他们站起来上课。可是,令人惊奇,他们居然站着也能睡觉。下课后,我找他们几个人谈话,询问上课睡觉的原因,他们几个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说话支支吾吾,神神秘秘,就是不肯说出上课睡觉的原因,但是他们向我保证,明天上课一定不会打瞌睡! 午休时,我经过外围调查,终于知道了他们上课睡觉的原因:五月三日,他们几个好朋友中有人生日,他们举行了一场生日聚会,先是喝酒吃饭,然后在网吧里狂欢了个通宵。说起生日聚会,学生显得无可奈何:班上现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过生日的同学必举行一个生日聚会,其他同学每人给过生日者一份精美的礼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生由此滋生了摆阔气、争面子的攀比心理,比谁请客的酒店气派豪华上档次,比谁送的礼物贵重别致有新意,比谁生日那天人气最旺收礼最多,比谁宴会之后的节目最新奇最刺激。同学们要考虑如何“送情”,如何“还情”。不少同学因为经常要拿钱出来应付“友谊”,不得不省吃俭用,陷入经济困境;遇上某个月班上过生日的同学多,有的同学甚至东奔西跑去借钱,或者到家长手里说谎骗钱。就说他们这次的生日聚会,宴会用了几百块,还去了溜冰场,唱了卡拉 OK,上了通宵网,花费近千。 听了学生的这番话,我的心情很沉重: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勤俭节约是传家宝。可我们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一个月赚得了几个一千呢!他们这么用钱,有没有想过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啊,得想想办法,不能听任孩子们如此闹下去了。 下午,我召集班干部开会,专门讨论生日聚会的利与弊。让他们说说自己参加过几次生日聚会,聚会过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要求他们都谈谈自己的看法。过后,我才明白到:生日聚会已悄然进入了学生之中,成了他们“社交生活”的新热点,情感交流的新形式,释放压力的好方法。班长阳平说起自己生日那天的聚会,非常高兴:“那天我们玩得非常尽兴,我感受到了同学情谊的真挚亲切、甜蜜融洽。本来以为,父母不在身边,我的这个生日会过得毫无生气的。没想到同学们给我大肆庆祝,我很惊喜,也很感谢他们!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 针对这种情况,五月五日那天,我上了一节“班团活动”课,讨论话题为“生日聚会,我说你说”。我向学生们提出了几个问题:都说人的生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