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育好后进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构成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经常听许多老师说:“这孩子真没办法”,“这孩子脑瓜特别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作为教师,我也常常被后进生的问题围绕着,但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仍然要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努力。经验所知,即使学习成绩不好,思想行为差的学生也是暂时的,只要经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并“对症下药”,后进生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深入分析后进生,选择转化的突破口。一、加强目标激励,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后进生的转变激励,指激发和鼓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需要和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目标激励,是指教育者设计具体目标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一种模式。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该目标的激发动机就越强,焕发的内部力量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概率低或目标价值太小,则目标激励力量越小。实施目标激励应该注意几点:第一、目标激励要有科学性,必须考虑到所确定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可望而可及的,如果目标过高,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自悲,失去取胜的信心;如果目标太低,无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达到,则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失去内在的动力。第二、对于后进生目标激励要分层次性,应该把总目标分成若干阶段性的子目标来实现,便于通过信息的反馈、检查落实,从而实现将后进生的转变导向特定的总体目标。第三、对于后进生目标激励要具有恰当的可调适性,一旦学生对学习上某种期望值估计过高,盲目乐观,产生骄傲情绪:或者有的学生一旦受到挫折便心灰意冷,产生悲观失望、畏难的情绪,所以要对学生的目标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使之更加符合变化了的主观条件。教育者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较为合理的激励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激励模式。二、运用多种鼓励,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一)情感性鼓励,打开学生闭锁的心灵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后进生由于自卑而产生闭锁心理,敏感多疑,处处设防。这就要求老师给予百倍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真挚的热情去抚平他们心灵的伤痛,去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谈话时运用情感性交谈,这种方式往往话题自由态度随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