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一致性 赤峰敖汉羊场中心校 杨智理口语交际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门大学问,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母语教学中的共同趋势。 2000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用口语交际这个新概念替代了以前的听说教学。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教学活动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口语交际”的提出,不是名称变换的问题,而是观念的改变,体现了新时代语文口语教学重视交际功能的新理念。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的重要载体,它的编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理念的实现与否。目前使用的口语交际教材质量如何?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低年级一至四册为例,分析口语交际部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完善教材,促进口语交际教学向前发展。编排的主要特点 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题:自然风光类,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春天在哪里”;风土人情类,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夸家乡”;科普类,如,二年级上册园地七中的“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日常生活类,如,一年级上册园地一中的“有趣的游戏”;发挥想象类,如,一年级下册园地八中的“未来的桥”。编排的主要特点,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点。(一)生活性 现代教育的创始人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活”的论断。解读他的“教育即生活”,其中蕴涵了这三层意思:首先,它意味着儿童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等价性。因为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在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部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其次,它意味着教育需要了解和同情儿童时代的真正本能和需要,并且探求使这些本能和需要获得满足的条件。生活是首要的,学习是通过这种生活并与之联系起来进行的。再者,它还意味着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同时,杜威经常将“生活”与“经验”等同使用,视生活和经验为同样的东西。他的思想对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回归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材料是口语交际活动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