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让孩子终身受益。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 ,礼仪教育必须具有生活性、经验性和适宜性,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地投入到以观察、操作、交往和表达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中。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从入、离园开始,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主动、积极热情地向别人“问好”、“问早”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讲礼仪获得好感的开始。早晨幼儿入园一声“老师早!小朋友早!”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同伴的距离,也调动了幼儿的情绪。每天早上,孩子、教师、家长见面行 90°鞠躬礼,互相问好,看似形式,但长期坚持会提醒人们交往就要躬下身来,互相尊重,接下来交往中,矛盾就会大大减少。 离园时,培养幼儿主动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经过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一声“再见”有对下一次见面的期待,也有对今天友谊的依恋;同时也告知老师,我要走了!知道孩子跟谁走。简单的一句“再见”让孩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习惯,这样简单和年复一日的问候,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行为礼仪的种子,终将结出文明的果实。二、生活活动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洗手时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幼儿洗手时手没洗干净,衣服弄湿了,玩水、拥挤的事时有发生。洗手时应教会幼儿顺着水流,手心手背搓擦清洗干净。集体洗手时,应当先后有序,互相谦让,注意节约用水,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以免溅湿衣服;自己洗手时,不要玩水,洗完后将水龙头关紧,保教人员应当经常提醒、督促、示范。为此,我们将洗手编成了“儿歌”:小小手,小小水;先到洗,不拥挤;勤洗手,好习惯。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洗,洗手也成了好玩的游戏,孩子爱上了洗手。(二)用餐时幼儿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在就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餐前听音乐、讲故事、闻味道、猜饭菜,调动幼儿口味。教幼儿齐念节约粮食的感恩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