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有人说,做语文教师很容易,不就是谁都能听懂的那些事儿!可很多老师却认为这是一种误读,现实中,语文老师真难当!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语文教育真正做到对文化的传承、对阅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究竟如何成为这样的老师呢?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换言之,要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哪几件事?我的思考,呈现出许多关键词。为免繁冗,姑且以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素养、研究课、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尽管有些地方可能语焉不详,但可以说都是自身“内省”的真诚展现。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对母语,要有一种敬畏与传承。语文教师要树立母语意识,语文学科教学要将教学目标指向母语学习。站在讲台上,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语文的你应该是母语的化身。带着孩子们行走的语文教师们,必须肩扛这样的自诘: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语文?为什么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还写不出一篇通顺的文章、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母语,怎样在儿童心中引起共鸣?让文字告诉儿童,必须往哪里去,怎么去。比如,“我的母语,我的祖国”,这样的语言,爱国的情感自然浸润其中,你怎么能背叛你的祖国?总之,母语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对生命的关注和敬畏。语文教师的使命,必须以此作为一切思考、研究和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我曾经看到,一节低年级的课例上,发言的孩子能够得到小红花。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学生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小红花,但是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我在反思,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是否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是不是时常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呢? 教师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为此,我们要肯蹲下身子,倾听儿童的声音;要挺直腰杆,做儿童语言的医生要把握好儿童教育的度,注意课堂上的“黄金分割”。“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这个回答体现学生在你眼中的位置。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学校教育目的是什么?培养终生读书人。身为语文教师的你,自己读书,自然也带着学生们读书,于是这乐趣、光彩与才干,便因为分享而具备了双重的快乐。在我看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