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个性差异 促进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办学,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合格加特色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应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展开教育,而智力落后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比较明显。如何培养智力落后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这需要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便真正使培智孩子成为将来适应社会的自食其力、残而不缺的人。本文就在培智学生中进行个别化教育问题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个别化教学的含义 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可追溯到很久,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教学,就是个别化的形式,欧洲中世纪的学校教育,也是采用个别化教学。最初个别化只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1978 年出版的《个别化教学》中则定义为:“个别化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门学科的学习进程,按照学生各自的速度来组织。教学是不分年级的,以使每个孩子在学习每门学科时,根据他们的能力许可的程度前进。” 随着教育实际的不断发展,个别化教学的含义已有了很大程度的变迁与扩展,现有人们对个别化教学的关注不只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和教学目标、成绩评定、教材教法等密切相联,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加以研究。 个别化教学决不局限于一对一的教学,它同样体现在小组或班级教学中。其实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学习内容。它与集体教学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发展,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别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教育理想的最佳实现。二、培智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具体表现 培智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表现得比较迟钝。在感知方面,他们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等都没有明显病变,对事物的感觉能力都比不上正常儿童,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追求、期待,因而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不会积极主动观察周围世界,往往会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吸引,而忘记认知的主要任务。培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表现在兴趣、爱好、需要、智能、个性等心理方面。这些构成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属培智生,不同学生间的主要障碍可能分别表现在记忆力、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