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预习课与展示课预习课从预习课的角度说,体现出几个重要的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的转化,应是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理解到的具体化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晰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像我们听的《都市精灵》一课展示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能”,“能了解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清楚了本课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二、学生分组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像我们听的《都市精灵》一课,学生手中有预习提纲,包括“字词常识”、“感受最深的话语”,“交流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这是语文课,其它课可能还有概念,定义等,也可以是老师预设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可以是一些必要的习题。预习提纲中的内容和本课的学习目标责任制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重要的知识点。这样,有了学习目标的引领、预习提纲的导引,就保证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性,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操作性。这里实际也可划分为两个小环节,只是环节间不是很清晰。首先是学生根据预习提纲的要求,自主学习。表现在独立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这里体现的是学生共同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要做的内容,是对整个或是说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这是新知识)。对本课的内容产生通盘的、整体的认识,也完成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每个学生有侧重的任务)。同时,可以初步提出自己个性化的问题,以及发现感受最深的部分。其次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甚而上,小组交流。进入小组成员交流环节,这是个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事,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学习的自主学习是自己学习,是个体行为,肯定会有问题,肯定会有想法,有了问题能不问吗?有了想法能不说吗?并且这个环境是同学、同伴,没有那种老师提问“众目睽睽”曝光的感觉,也没有回答不上来“众望所归”尴尬的局面,是同学之间的事,是同学间无拘无束的交流,没有什么可笑话的,是个安全的、自然的环境。也就是通过组内交流这个环节,体现了同学间的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解决了大部分知识点,同时解决部分同学个性化的问题,集中形成小组的问题、小组的认识,也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结构。这个环节中老师做什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一是了解,指导学生的预习。可以是听,可以是看,也可以是问,也可以是和和学生讨论;二是观察,发现学生的疑惑。收集学生共性的问题,观察学生预习的状态,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