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应从点滴做起 转化学困生首先应分析学困生。学困生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少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群体教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消极,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贪玩,基础知识没掌握好,积少成多,不会的内容越积越多,导致成绩极差。转化学困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一劳永逸,教师应从点滴做起,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和精神来应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用“行为习惯养成表”转化学困生。实践证明,很多学困生主要是因为学习习惯不良造成的,而学习习惯是行为习惯中的一部分。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必须从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进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化他们的行为习惯。在草拟“行为习惯养成表”之前,教师和学生、家长召开三方会议,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确指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让家长和学生直面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然后教师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商讨改进方案,进而拟定“行为习惯养成表”。在监督、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经常鼓励学生,适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改掉不良习惯的自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某个坏习惯已经改掉,就从“行为习惯养成表”中删除。长此以往,学生身上的陋习会越来越少,优秀品质会逐渐体现,学习的自信心会逐步增强。班主任精力有限,学校发动所有的科任教师来转化学困生,每个教师负责三至五名学困生,全天候观察包保对象的学习、生活,时刻督促其向上、好学、守纪。 用“顾此又顾彼”的课堂环境激发学困生。如何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让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在一堂课中都能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和知识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做到“顾此又顾彼”,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教学。一是认真、科学地备课。备课时至少要考虑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好且反应快的学生,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将他们的学习目标定在“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备课,教师上课时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二是教学内容难易得当。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求难易恰当,既能发展成绩好的学生又能顾及学困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鼓励学困生补充。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认生字、组词等,可以让学困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情景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