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二战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台湾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热度不减,至今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主流读物。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些优秀的国外图画书被引进,本土图画书的创作出版也日益繁荣。图画书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画书”“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语言叙述 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即便是在有多幅插图的故事书中,如果图画仅是辅助手段而不居主体地位,不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也不能叫做“图画书”。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也曾用下列公式来说明带插图的书与图画书的区别: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一般人认为,图画书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阅读,对上学以后的小学生而言,识字是最重要的,应该尽快进入文字性的阅读。而国外的阅读研究成果表明,识字多的学生在早期的确比其他同学有更高的阅读能力,但到 11 岁左右就相差不大了。这也表明,识字并不是阅读的唯一基础,读图能力往往也是阅读能力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图画书引入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尽早尽快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或许是比识字更重要的任务。运用图画书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会选择图画书。一般而言,图画书只要主题正确,使用的文字简单,内容叙述流畅,图画风格明朗,印刷精美,字号适中,都可以是说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图画书。不过,并非适合学生阅读的图画书都适合教学,教师在挑选图画书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图画书是否可以作为全班朗读?图画的大小是否可以让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也可以扫描成投影使用)二,图画书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主题是否适合教学?三,图画书是否适合做阅读和写作(或写话)教学的结合?有些图画书虽然有趣,但只适合欣赏,不适合教学;四,图画书的难度是否稍高于全般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五,故事情节是否生动、紧凑?这样的故事能持续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六,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否鲜明,使用的叙述手法和词汇是否太复杂、太费解?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基本的要素,教师还可以依据某一专题,选择同一主题的图画书进行教学。就目前国内出版的图画书而言,品种还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