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八年级 科目:语文 主备人: 王艳艳 备案时间:2014 年 11 月 18 日 互评结果: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互评签字: 编号: 高湾中学目标导学案(教师版) 单元名称:第五单元 课题:敕勒歌 (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基础积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4、全班齐读古诗。【探究】一.朗读这首诗,整体感知。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①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学生质疑,讨论诗意。“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③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