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VIP免费

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
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黄智华• 作家王蒙在“论学习”中,是这样来认识“学习”的:• 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 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 我自己曾经写下随笔:“学习——提升魅力之源”.• 可以这样说:持续不断的学习,永远是成功人士的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二、对解题的总体认识• “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关键之一是学会解题.高三一年复习的终极目标:会解高考试卷上的 24 题.• 所谓解题,就是揭开“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或是探索“已知”可以导出怎么样的“未知”. • 数学解题从拿到题目到完全解出通常有四个阶段(步骤):理解题意、思路探求、书写解答、回顾反思,审题就是理解题意(或弄清问题).审题这是整个解题工作的第一步,而且贯穿于解题的始终.• 数学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 观察——联想——变换. 三、对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 .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例 1,已知 tan(α-β)=12,tanβ=-17,且 α、β∈(0,π),求 2α-β 的值. 师:如何求角呢? 生:先求出角的某一种三角函数值. 师:如何用已知角来表示未知角? 生:2α-β=2(α-β)+β. 分析之后,发现在求 tan(2α-β)=tan[2(α-β)+β]的过程中,要用到二倍角的正切公式,还没学,怎么办呢? 师分析:tan(2α-β)=tan[(α-β)+α],tan(α-β)已知,能否求出 tanα 呢?继续分析得出:由于 tanα=tan[(α-β)+β],故可求出. 接着就由学生开始操作,求出 tanα=13.进一步求出:tan(2α-β)=tan[(α-β)+α]=1. 师:求出了 tan(2α-β)=1,角(2α-β)=?研究角(2α-β)的范围. 因为 α、β∈(0,π),所以求得:-π<2α-β<2π.接着老师又画出了正切函数在区间(-π,2π)上的图像,发现满足正切值等于 1 的角有三个.老师提出:应该缩小角(2α-β)的范围,利用 tanα=13>0,tanβ=-17<0,且 α、β∈(0,π),出:0<α<π2,π2<β<π,从而-π<2α-β<π2,结果发现满足条件的角还有两解.老师又提出:范围还不够,还要再缩水.再利用 tanα=13<1, tanβ=-17>-1,且 α、β∈(0,π),出:0<α<π4,3π4 <β<π,从而-π<2α-β<-π4,所以 2α-β=-3π4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届南京市高三暑期培训讲座2—关于解题教学的思考与建议黄智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