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备课人常爱琴课时1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活动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域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1、农业生产特点。2、WTO 与中国农业发展。3、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4、形形色色的农业。5、大城市郊区的区位选择。6、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第一课时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农业的概念。 2.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第一层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反馈导入讲授新课基础导读(1)、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大家思考: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读图及材料说明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2)、春种、夏长、秋收、冬藏;(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提问同学并小结:① 农业生产及特点。(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② 承接并转入下文农业区位。1、导读:①( )、( )、( )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② 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③ 农业技术因素包括些什么?④ 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什么? 2、补充材料: 3、教师点拨、释疑 。4、、练习反馈:课本 P60,P61,P62 活动题。回 答 问题。学 生 们 自主 学 习 ,解 决 问题 ; 同 桌交 流 , 再解 决 ; 提出疑问。激 发 学习兴趣,增 强 感性认识。发 挥 学生 的 主观 能 动性,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 农 业生 产 有了 初 步的认识。学 生 可以 分 析出来,但语 言 组织 还 有待提高。第二层次教学合作探究请阅读材料并结合实际,试着分析汾河谷地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这里在地质史上为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为河谷平原。汾河谷地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又可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太原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