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堂上该教什么? —新课程标准实施感言[关键词] 目标设置 兴趣是“敲门砖” 审美体验 自主学习音乐再创造从事音乐基层教育有十多年,十多年教育中,在刚刚参加工作时,教育热情高涨,本身还带有从音乐院校毕业前学习音乐的习惯,我想把学到的很多的音乐知识教给学生,最后发现效果是不好的。一方面一周一节的音乐课的时间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兴趣不是很大。我又改变了方法,在学校开起了兴趣班,把对音乐有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开起了“小灶”,我在课堂上教授乐理知识、发声知识和一些音乐技能,这样我进行了半学期的尝试,还是觉得不够理想,一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参加这样的兴趣班;而是因为来参加“兴趣班”的同学总是因为“主课”的原因,不能保证每次都来。这不是我要追求的教育目标。摸索中,我很困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该怎样去教,教些什么呢?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开始思考我所传授的对象——中学生。中学生是“幼稚的”,又是自认为“成熟的”。他们比起小学生来说,心智成熟了许多,有自己的思想,确实也懂事不少,但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时还有些叛逆情绪,容易做错事、走错路。追求新潮,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有时会刻意去模仿,但有不分对错,这在我音乐课上的表现就是总认为课本上的内容不够“现代”,喜欢上音乐课,但不喜欢老师教的内容。中学生学业比较紧张,有做不完的作业有升学的压力,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业余时间较少,在我音乐课上的表现是,他们不想动脑动手,把音乐课当作“休息课”,所以往往是一学期下来,问他们在音乐课上学到了什么,他们都会说“不知道”!面对这种现状,让人很着急,我要想办法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实践,如今,我以实施以下几个目标来设置我的教学内容:一、 兴趣——走进音乐殿堂的“敲门砖”中学生多喜欢流行音乐,以前我的音乐课堂是不要流行音乐的要注重知识、技能的,发现不好的教学效果后,我自问:“我喜欢流行音乐吗?”回答是肯定的。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带有时代的烙印,合乎社会的大环境,也合乎青少年的口味,那么我为什么非要与学生“犟着来”,而不“顺着来呢”?所以兴趣就从这里入手,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带来与大家共享,还要求他们自己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有的学生能侃侃而谈,而有的学生羞涩一笑,只说喜欢,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