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日记小列车”,我们快乐作文(教学手记) 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张志公《作文教学·序言》,新蕾出版社 1984 年版)确实如此。尽管日常教学中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我们绞尽脑汁,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小学生害怕作文,没东西可写、表达不清楚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他们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甚至每次作文都如临大敌,几乎形成了“作文恐惧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应该说,本人也属这个队伍的成员之一。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降低难度,自由习作(对选材、写法不作过多要求);改变评价方式,以表扬鼓励为主;老师带头、家长参与……那么,要兼顾这些,日记无疑是最佳选择。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消极”就会变成“积极”、“被动”就能成为“主动”。就是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下,“日记小列车”诞生了。“日记小列车”活动在我所带的班级已开展多年,积累的日记本也已有厚厚的好多摞。事实证明,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确实收到了提高兴趣的成效:每天同学们相互议论,争相传阅;阅读(日记)点评(日记)和写日记已不再是一种负担;每周一次的讲评课上更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当然,习作水平的提高堪称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不能说“日记小列车”活动的开展就使其习作能力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浓厚的兴趣,对作文教学必定是大有裨益的。 以下是我班“日记小列车”的操作方式: 1、把全班分成ABCD若干组,每组一个特色日记本; 每组 5人,(便于每周每人一篇),选定一个组长负责收发;每周组与组之间一轮换(A→B,B→C,C→D,……)。 2、组员轮流写(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写之前先对同学写的上一篇进行点评(同窗互评);然后完成自己的一篇;写完后请家长写评语(家长点评);第二天交老师(老师点评)后,再传给另一组员。 3、教师不定期进行总结、表彰。 首页:我喜欢的一句格言 次页:老师的话 老师带头,写第一篇 拿到日记本,先对同学写的上一篇进行点评 接着,完成自己的一篇日记 写完后请家长点评 第二天,老师点评后再传给下一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