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春日的暖阳 邂逅古诗的美丽上周雨后初晴,美丽的阳光终于托出冬日的暖阳。寒流走了,雨也停了,我们带着对古诗文教学的无限憧憬,追随谌涛老师来到洈水之滨、松滋河畔参加在松滋市实验小学召开的“荆州市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这里,我有幸听到了十节精彩的古诗文研讨课,有幸在各位与会专家和授课教师的引领下再次领略到了古诗文的魅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在小学教材中,也自然少不了古诗词的倩影。这朵瑰丽的文学奇葩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山河景色、美好的人间真情,向我们传递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既然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那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是以填鸭式的串讲替代了学生探究鉴赏的过程,以生硬地翻译诗句替代了学生对意境的想象,以机械地熟读成诵替代了学生带有独特感悟的吟唱。也因此,但凡参加学校的教学比武或展示活动,我是一定会对古诗文敬而远之的。当然,“如何体现古诗文教学之美?”这个问题也伴随着我对它的又爱又怕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参加了这次古诗文研讨会,我才豁然开朗——原来,古诗文教学之美是可以这样体现的:一、诵读成韵,展现诗词韵律美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文经典的方法。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但若只是一遍又一遍机械地重复,即使能倒背如流,也读不出诗文的意境,读不懂诗人的情感。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才能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所深深感染。这次执教的十位老师,在对朗读的指导上都可谓是用心良苦。1.教师示范作引领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如松滋市实验小学的陈春梅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石首市秀林小学的李倩老师在执教《锄禾》时,洪湖市第一小学的余韵老师在执教《赠汪伦》时,都以范读来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节奏,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情境创设悟诗情 古诗词朗读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这样才能入情入境。如,在余韵老师的《赠汪伦》一课中,她连续四次以“创设情境——学生接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次又一次的情境创设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一次又一次的情境创设助学生读出了诗句中的情深意长。又如,荆州区八岭山小学的欧宏娟老师在执教《秋思》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