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由来**省道(**线)**段改建工程是甬台温高速公路通往**、**县和丽水地区贫困山区县的重要连接线,对开发**、**、**、**等县的山区矿产等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公路**线,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途经地带地形复杂,山势较陡,地形呈鸡爪状且零乱破碎,大部分路段为四级公路标准,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交通量需求。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的建设,瑞文线改建工程已提到议事日程,需与高速公路**-**龙头段同步建设。2001 年 9 月,受**省道(**线)**段改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负责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项目实施进度要求,并征得项目环境管理部门的同意,我院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拟建工程沿线进行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经环保主管部门同意后,作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依据。根据工作方案,在**市环境监测站和**县环境监测站的大力协作下,于 2001 年 1 月我院编制完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但由于初步设计路线经过**水库的一级水源保护区,且穿过水库大坝和取水口,项目审批部门省环保局考虑到路线走向与有关水源保护法规相冲突,对此项目暂缓审批。2002 年 8 月,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对经过**水库大坝和取水口段(K35+100~K38+059)做了重新设计,按公路指挥部要求,根据修改后的设计方案,我院对原环评报告书进行了修改,现形成修改后的环评报告书文本。1.2 编制依据(1)国务院国发(1996)31 号文《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国务院 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3)交通部 1990 年颁发的《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5)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及(HJ/T19-1997);(6)**省道(**线)**段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市交通工程设计院和宁波市交通设计研究院《**省道(**线)**至**段改建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1999.12;(8)浙江省交通厅《关于**省道**至**段公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0]197 号文),2000.6.26;(9) 宁 波 市 交 通 设 计 研 究 院 《 ** 至 ** 段 改 建 工 程 方 案 设 计(K35+100~K38+059)》,2002 年月;(10)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局 等 《 饮 用 水 水 源 保 护 区 污 染 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