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在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奠定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搬迁、发展、改革、稳定的工作大局 ,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设三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项目强县、科技兴县、开放活县、生态富县”战略的实施,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胜利实现了库区移民大搬迁、基础环境大改善、经济社会大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8.54 亿元,比“九五”末增 71%,年均递增 12%;人均 GDP 10476 元,比“九五”末 5749 增 82%,年均递增 9.5%;实现财政收入 18488 万元,年均递增 11.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560 元,比“九五”末增 672 元,年均递增 6.3%;外贸出口总额 7796 万美元,比“九五”末增 2.7 倍,年均递增 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30 亿元,比“九五”末增 6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 26.1:49.7:24.2 调整到23:39:38。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运用组合搬迁、技改升级、扶优壮强和关闭破产等措施,加快老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关闭、破产和解散了 57 家中小企业,能源、矿业、磷化工、食品、建材等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生存、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各类电站达 48 座,装机 16.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