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PKPM 在小高层住宅中的应用1、前言 目前,对于 12~16 层的小高层建筑,采用既可以保证结构的刚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内空间方正合理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得以普遍应用。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以框剪结构,它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传给基础的荷载更均匀、合理。它的结构布置方式灵活,墙肢可长可短,由于这种结构体系、结构布置不太规则,构件形式较多,因此一般均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 SATWE 计算。 本文根据《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高规》)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对在 PKPM 中如何实现短肢剪力墙的输入及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2、短肢剪力墙的布置 根据《高规》7.1.1 条要求短肢剪力墙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将一般剪力墙布置在建筑四角处,短肢剪力墙应双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避免单向有墙的布置形式。(2)、短肢剪力墙的数量应适中,布置不宜太密,应满足结构所需的竖向承载力及抗侧力要求。(3)、短肢剪力墙平面布置应尽量对齐,竖向布置应上下连续,避免刚度突变。3、在 PKPM 中应注意的问题(以 PKPM 版本为 2004 年 11 月版为例)(1)、剪力墙在 PMCAD 中的输入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若剪力墙洞口比较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不小于 5 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弯曲变形为主,则应在洞口两端各增加节点按连梁方式输入;若剪力墙洞口不大,即洞口形成的高跨比小于 5 时,洞口之间部分以剪切变形为主,则应按剪力墙开洞方式输入。(2)、《高规》将短肢剪力墙定义为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 5~8 的剪力墙,同时,《高规》7.2.5条规定不宜采用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 5 的剪力墙;对墙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 3 的墙,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在 PMCAD 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采用墙肢高厚比在 3~5 之间的剪力墙,当采用墙肢高厚比不大于 3 的剪力墙时,则应按柱的形式输入。(3)、在 SATWE 前处理中,对于“结构体系”是应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还是设定为“剪力墙结构”,一般应需要进行一遍计算后查看 SATWE 后处理中的“框架柱倾覆弯矩及 0.2Q0 调整系数”(WV02Q.OUT)中的短肢墙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若其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50%,则应将“结构体系”设定为“短肢剪力墙结构”,这也是判定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上限。超过此上限说明短肢剪力墙占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