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 IC 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1. 问:《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十一五”期间,银行卡已成为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为顺应当前金融IC 卡良好的发展形势,推动银行卡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人民银行在深入调研、反复征求金融机构及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本《意见》。 第一,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 由于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使用磁条信息盗录装置复制银行卡磁道信息、通过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窃取持卡人敏感信息、通过针孔摄像机在 ATM 终端上偷录持卡人密码等事件屡见报道。伪造磁条卡、盗用磁条信息的案件频繁发生,给持卡人、发卡机构造成巨额损失。 国际银行卡组织 Europay、MasterCard 和 VISA 联合制定银行 IC 卡技术标准(EMV 标准),推动各国进行“EMV 迁移”,即按照 EMV 标准,在发卡、业务流程、安全控管、受理市场、信息转接等多个环节推进银行磁条卡向芯片卡技术的升级,把银行卡磁条卡换成使用银行 IC 卡。为加快EMV 迁移进程,银行卡国际组织启动“风险转移”政策,将发卡行承担银行卡欺诈风险改由发卡行、收单行中未采取 EMV 迁移的一方承担。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完成 EMV 迁移,银行卡欺诈风险不断向中国转移。世界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推广使用 IC 卡后,伪卡欺诈率才会大幅度下降。 第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相比银行磁条卡存储空间小、无运算能力,金融 IC 卡具备多应用加载的平台,可丰富银行卡产品系列,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银联和工商银行先后宣布将推动金融 IC卡全面发展定位为战略目标。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适合本行发展的金融 IC 卡应用方向,例如工行发行牡丹交通 IC 卡、交行发行世博 IC 卡、为 VIP 客户发行金融 IC 卡、将金融 IC 卡用于移动支付等等。 第三,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迫切要求。 目前,社会上充斥非金融机构发行的支付卡,以及具有商业管理功能、政府管理功能的支付卡。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全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现象非常普遍,持卡人携带和使用不便,卡内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2010 年 11 月 2 日,人民银行通过调研形成的专题报告《大力推广安全标准的金融 IC 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