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知识结构提要】 特点:失水>失钠、[Na+]>150mmol/L、渗透压>310mmol/ L高渗性脱水 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经肾脏、胃肠道、皮肤、肺) 对机体影响:细胞外高渗、细胞内脱水、口渴、脱水热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水分及适量的含钠溶液 特点:失水<失钠、[Na+]<130mmol/L、渗透压<280mmol/L 脱水 低渗性脱水 原因: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只补水忽略补盐、经肾失 Na+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细胞水肿、失水征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高渗液 概念:水与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Na+]和渗透压正常 等渗性脱水 原因:等渗液大量丢失(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可转化为高渗或低渗性脱水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补充等渗液 原因:肾排水功能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水钠代谢紊乱 水中毒 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容量增多呈低渗状态、血液稀释 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限制水入量、利尿 按分布范围:分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分类 按原因:分肾性、肝性、心性、营养不良性、淋巴性、炎性水肿 按部位:分肺水肿、脑水肿、皮下水肿等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淤血 组织液生成>回流 血浆胶体渗压降低:蛋白摄入减少、丢失过多等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感染、缺氧、中毒等 机制 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肿瘤等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滤过总面积减少、肾血流量减少钠水潴留 RAA 系统活性增高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肾血流重新分布 利钠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心性水肿:由右心衰竭引起的全身性水肿,始发于身体低垂部位 肺水肿:过多的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始发于肺间质 常见类型 脑水肿:脑细胞、间质及脑室液体含量增多使脑容积增大 肾性水肿:见于肾小球肾炎,始发于组织疏松的眼睑 肝性水肿:见于肝硬化晚期,始发于腹腔概念:血清钾含量低于 3.5mmol/L 原因: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在体内分布出现异常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低钾血症 对机体影响 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增加、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先高后低 肾脏:肾浓缩功能降低,多尿、低比重尿 酸碱平衡:代谢性碱中毒钾代谢紊乱 补钾原则:多用口服;见尿给钾小量慢速输入;补钾须持续一段时间 概念:血清钾含量高于 5.5mmol/L 原因: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钾摄入过多高钾血症 对机体影响:致死性心律失常;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