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者:樊效桢周彩丽王赛来源:《教育家》2020 年第 22 期朱广达悅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校长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阮光清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党总支韦记福建省政府特釣督学袁龙新北京师范大学遵义附属学校总校长安徽省首批教育评估省级专家库成员胡石杭州市娃哈哈小学(中国美术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缪华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方华嗷A新“五育并举”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2019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五育并举”。2020 年 1 月10 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 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议题一:“五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强有人说,“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是对当前学校教育中“五育”失衡状况的总结和概括。“五育”中,当前的教育短板在哪里?如何扭转“五育”失衡的现状?如何实现“五育融合”育人效应的最大化?“五育并举”对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教育家》杂志第十三期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主题展开研讨。朱广达:加强“五育”中的薄弱环节,要靠价值引领和评价手段引领。通俗来说,学生在某方面尝到了甜头,就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比如部分地区将体育纳入中考,大家对体育就马上热衷起来,甚至出现了体育特长班。所以评价手段的引领特别重要。价值上的引领就是要回归教育初心,注重长远办学成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着重加强美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生活,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会受到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立美能力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教育抓起。我校秉承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充分挖掘美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构建了“继承古典美和融合时代美”的育人体系。从 2010 年起,我校成立了“慧雅”女子实验班,探索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经过 10 年的实践,全面建构了“绅雅”“慧雅”教育体系,通过校本特色课程,在培育“养鸿鹄正志和浩然正气中学生”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