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视角下的伊朗问题最近,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导致美伊关系骤然紧张,美国白宫甚至扬言,一旦美国和伊朗决定开战,那么美军只用 40 天就可以拿下整个伊朗。那么美国为什么要死死咬住伊朗不放,美国真的会对伊朗动武吗?地缘视角下的美伊关系美国是一个高度崇拜马汉“海权论”,并对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无比推崇的国家。正如美国学者威廉?D?富兰克林在《美国战略选择与欧亚边缘地带》一文中所说:“很明显,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所采取的国家战略,在骨子里所代表的也就是斯皮克曼所提倡的‘边缘地带'战略观念……是以围堵麦金德所谓‘心脏地带'的向外扩张为主要目标,而其手段则为增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欧亚边缘地带……”美国所有的对外政策,无不深深烙上地缘战略的印记。所以,通过地缘战略思维去分析、思考美国的战略行动是一个十分有效而正确的方法。自苏联解体后,美国推行“蟒蛇战略”,即从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向内陆腹地挤压、推进,不断压缩中俄等陆权大国的战略生存空间,美国对伊朗的战略也必定要服从这个总战略。在印度洋(包括波斯湾)北面海岸,从西到东分布着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和泰国。由于印度洋没有太平洋那样的岛链,因此这些沿海国家就成了所谓的“边缘地带”,既是海权强国为了遏制陆权大国向外扩张必须控制的关键区域,又是其向心脏地带进攻的前进阵地。可以说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就在持续不断地建设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阵地。冷战时期,伊拉克和伊朗一度是美国的亲密盟友。现在,上述沿海国家中伊拉克已经被美国拿下,通过反恐战争和有条件的军事援助,巴基斯坦基本被美国控制或压制,而印度则是美国的准盟友,并且对孟加拉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通过“果敢”事件可以看出,缅甸正极力向美国示好,而泰国早就是美国长期的军事盟友。在这长条形区域内,如今惟一还不受美国控制并坚持与美国为敌的就只有伊朗。这就好比一个包围圈出现了一个缺口。因此,拿下伊朗,补上缺口,很可能是今后美国地缘政治、军事战略最为紧要的目标。到 2015 年,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终于达成全面协议,但是矛盾并没有消除,长久的和平并不是真的就降临了。严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和西方的主导下,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越来越碎片化,主权国家一个个被瓦解。颜色革命、恐怖主义、内战内乱,层出不穷,一浪高过一浪。伊拉克的混乱还远未结束,叙利亚的内战又起,“伊斯兰国”兴起,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