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内企业香港上的比较分析全新精选VIP免费

国内企业香港上的比较分析全新精选_第1页
1/4
国内企业香港上的比较分析全新精选_第2页
2/4
国内企业香港上的比较分析全新精选_第3页
3/4
⋯⋯⋯⋯⋯⋯⋯⋯⋯⋯⋯⋯⋯⋯⋯⋯⋯⋯⋯⋯⋯⋯⋯最新资料推荐⋯⋯⋯⋯⋯⋯⋯⋯⋯⋯⋯⋯⋯⋯⋯⋯⋯⋯⋯最新精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〇二一年八月六日2021 年 8 月 6 日星期五 19:14:42 ( 转载 )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内容摘要: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 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 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国内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目前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约130 余家。本文从市场制度、 上市模式、 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一、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是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 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此开展业务。香港证券市场也是国内企业股票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中国内地的企业来说, 香港市场作为本土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便于投资者认识和了解, 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例如,中国移动等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等形式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之后, 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更高,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再融资。 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所 ) 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40807 亿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9 位。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30 余家,总市值约占 30%,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1、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历程从 90 年代始,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筹集国际资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国内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起步阶段中资取得香港上市地位是从1984 年 1 月份开始的,也时是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 当时,为解决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的困境,由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合组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康力投资约67%的股权。1986 年,为挽救出现严重坏帐及资金周转困难的嘉华银行,中信在港府促成并以外汇基金保收坏帐的条件下, 收购了该行。 同期,由招商局及兆亚国际合组的新思想有限公司,先后注资 4 亿港元, 收购了当时由港府授权怡富接管、靠外汇基金提供借贷的友联银行 61%的股权。 1984 年至 1986 年这段时间, 越秀集团、 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内企业香港上的比较分析全新精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