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专业代码: 020401学科门类: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扎实的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 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知识体系,熟练使用英语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胜任国家机关、 涉外经贸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事务管理、操作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从事上述工作的基本素质,而且应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独立钻研、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毕业后到政府经济决策管理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工作, 或者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专业培养方式本专业培养实行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多元化、个性化培养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体现模块化、进阶式培养特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种方式,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系统讲授通识教育课程及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结合课堂讲授的实践课程教学环节、 实践育人环节等,使学生接受科学、系统、开放的经济学思维和对外经贸实务训练,具备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以及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能力。三、主要专业课程专业必修课: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国际商法等。专业选修课:经济学说史、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新闻、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税收、财务管理、采购与物流、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部分夏季学期国际化课程经院系审核、教务处确认后可冲抵专业选修学分,冲抵学分不超过 3 学分。四、毕业学分要求毕业应完成总学分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162 54 10 58 26 14 五、主要实践环节安排除实践课程外, 还要求学生按照学校要求, 积极参加国防教育、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术实践、创新创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