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土楼回响―客家之歌》教学设计《土楼回响―客家之歌》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 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收集材料、讨论、游戏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教材分析:《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 ??谱写,获得 2001 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本课放在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广东民歌中客家山歌的延伸,要求学生欣赏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A主题为合唱部分《不怕山高水又深》 ,运用了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的音乐素材。 B主题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 ,由铜管乐器演奏。全曲的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尾声。本课要求学生不仅清晰全曲的结构,并要用客家方言演唱A主题。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课前的搜集、整理及相互讨论,初步了解相关的客家文化, 并在课堂中展示,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通过聆听、 赏析交响诗《土楼回响》 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了解客家山歌。教学重点: 1 ,把握乐曲中的主题乐句 (采用了哪首客家山歌的素材) 。2,清晰整首乐曲整体框架(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1 ,用客家方言唱会主题A乐句,并注意主题 A 在第三次出现时的变化,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2 ,掌握乐曲是由哪三个音乐要素发展而成,在掌握三个音乐要素的同时完成全曲的曲式结构。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网、教材、报刊等)收集客家民俗风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4 分钟 1 、教师用客家话范唱《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中的 A主题,引出课题。先提出要求:注意老师用什么语言演唱? 2 、播放《海娃变油娃》,带问题欣赏:注意这首曲子旋律与老师刚才的范唱有什么关系? 1 、学生从老师的范唱中接触到客家方言。2,带问题欣赏《海娃变油娃》 。 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