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当代中学生未经历过祖辈童年时代的战乱,未感受过父辈孩提时代的饥饿,家庭、 学校、社会为他们营造了安逸、温馨的环境,给他们撑起了巨大的保护伞,使他们成了温室中弱不禁风的花朵,稍有困难和挫折,便望而退却,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使之彰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苍劲,成为 “凌寒独自开 ”的梅花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谈几点看法:一、开展专题讨论,正确认识挫折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班会、周会、团队活动课,巧妙设置些与挫折相关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辩,在思辩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真知。如有一次,笔者上班会课时问学生:“你们遭遇过挫折吗?能否说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与你共同分担痛苦”。那时,全班同学发言异常踊跃,面对此种情景,在觉得时机成熟后,笔者进行小结并水到渠成地抛出第二问题:“同学们,挫折随时会出现在你成长的路途上,就像航船在大海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学走路的孩子不可能不跌跤一样,人的一生不可回避挫折的降临。面对挫折,你是如何面对呢?”抛出问题之后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作小结性的发言,笔者从代表的发言中总结出学生面对挫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挫折屈服,成了其俘虏;另一种是面对挫折不屈不挠,成了降服挫折的主人。于是笔者趁机引导,面对挫折,你颓废沮丧、一蹶不振,就会被它击倒,从而用灰色填写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笑对挫折,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磨砺意志,在降服厄运中走向成熟,迎接你的将是另一番美丽的景致。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然后顺势播放《真心英雄》的歌曲,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正确认识了挫折。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应定期展开类似的专题讨论,并按照美的规律巧妙设计讨论过程,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讨论思辩的兴趣,让他们在其中感受思想的芬芳,而后产生豁然开朗的释怀。二、创造实践之机,培养受挫能力古人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历练才能使之成长,挫折是培养坚强、锤炼意志之利器。教育工作者要想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一定要创造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历挫折,从中得到磨炼,增强耐性、韧性,提高受挫能力。采用的形式有:1、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