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设计一、文本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中的第二板块“感悟自然”。本文的内容是: 记叙游览西山前后的经过及所见所感。本文的特点是:内容选择独特, 极少言西山却都在写西山, 对游览西山前后的记叙有详有略;语言清丽优美,“若垤若穴”、“萦青缭白”等词语突出景物之怪特;形式新颖巧妙,对照、映衬等手法平添宴游之趣; 情感真挚含蓄,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傲然独立的超脱。“恒”等文言实词和“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有典型性。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 选择独特的内容, 运用清丽优美的语言、 新颖巧妙的形式,表达真挚含蓄的情感的写作方法,以及“恒”等文言实词和“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 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以及对照、 映衬等表现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寄情山水的释然超脱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咏法、查阅字典法、质疑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目标阐述(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文言实词“恒” 、“隙”、“施”和文言虚词“其” 、“而”、“之”的意义和用法;()能解释本文对照、映衬等表现手法和效果;()能背诵并默写全文。.过程与方法()能在学习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提问和探究的方法;()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西山景物的奇丽怪特;()能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傲然独立的超脱。(二)教案重点能说出文言实词“恒”、“隙”、“施”和文言虚词“其”、“而”、“之”的意义和用法。(三)教案难点能解释本文对照、映衬等表现手法和效果。(四)教案方法2 / 7 讲授法、提问法和点拨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四、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启“宴游”之幕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游记,说一说是哪篇?(《小石潭记》)至今,老师还能感受到小石潭的幽静深远和凄清冷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柳宗元的另一篇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让学生齐读),一起来感受另一番的山水风情。(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习柳宗元的散文游记,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学习。)(二)梳理字词,明晓“宴游”之言首先,独立梳理。学生先自主诵读和梳理。诵读前教师先引导,介绍任务、要求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