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产生的原因及理论基础HRM040302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绩效产生的原因;● 认识绩效的三种理论;● 掌握绩效的三个特点;● 正确考核不同类型的员工。绩效产生的原因及理论基础一、员工产生绩效的原因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业绩,考核员工即向员工要绩效。员工产生的业绩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因素中,有充分既必要的因素、充分因素等之分。员工产生绩效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绩效的多因性、绩效的多维性和绩效的动态性三方面。1. 多因性所谓绩效的多因性,是指绩效的产生不取决于单一因素,而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员工产生绩效包括三大因素:第一,企业外部因素;第二,企业内部因素;第三,员工个体因素。三大因素又分为多种子因素,即元素的多因性,如激励、技能、环境、机会等。2. 多维性所谓绩效的多维性,是指绩效的产生有多个维度,即在大因素中包含若干子因素,子因素又有若干亚因素,需要沿多种维度分析和综合考虑、逐一评估。3. 动态性所谓绩效的动态性,是指绩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既可以由好变差,也可以由差变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的对象,绩效指标不同。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求考核指标公平、合理。实际上,不管考核指标是什么,考核是否合理都取决于企业与员工对考核指标的一致认同。二、绩效的三种理论绩效的内涵有三种理论,分别是绩效的产出论、绩效的品质论和绩效的行为论。1. 绩效的产出论绩效产出论的涵义绩效的产出论, 也叫绩效的结果论,是指绩效是员工最终行为的效果,如销售额、 产出、目标、指标等。简而言之,在绩效考核时只考核结果,而不考核其他因素。如对销售员只考核销售额和利润率,不考核其他指标,如出勤率、对客户的服务等。绩效产出论的评价绩效的产出论如同“白猫黑猫都是猫”理论。2. 绩效的品质论绩效品质论的涵义所谓绩效品质论, 是指企业进行考核时,不仅考核员工的业绩,同时也考核工作的过程,包括工作态度、出勤率、产品质量以及行为方式等。绩效品质论的评价绩效品质理论强调被评估员工的品质,包括忠诚度、责任心、勤奋、老实等。3. 绩效的行为论所谓绩效行为论, 是指绩效是员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表现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绩效考核的维度企业通常用德、 能、 勤、绩四个维度进行考核,其中, 德指品质、 能指行为、 勤指品质、绩指结果,总结起来即结果、品质和行为三维度。绩效考核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