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干预相关研究1 学习动机的基础概述1.1 学习动机的界定以及分类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且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张大均,2003)。对于学习动机的分类,一般有四种分类方式。第一,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以及尽社会的义务,与错误的学习动机, 如学习是为了谋取个人名利。然而这种划分方法有时难以正确地掌握标准,因此需持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第二,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博得父母的好评,这种动机往往很具体,效果明显,但不稳定, 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且不同的结果所带来的的效果也因人而异;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这种动机与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相联系,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起作用;第三, 根据学习动机的范围,还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普遍型学习动机和偏重型学习动机。具有普遍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有学习动机,而具有偏重型学习的学生则只对某门或某几门学科有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科不予注意;最后, 根据动机的诱因来源,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如兴趣; 外部学习动机则指学习诱因来自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如老师、父母的表扬等。1.2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关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1.2.1 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和学校。Ladd G.W1(2005)指出家庭对个体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管理方式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人际关系的建立。Robert(1995)的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和朋友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 Ryan,R.M 和 Stiller.J(1991) 提出,当学生与父母、老师或同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力更足。而郑海芳(2010)对城、乡初中生进行调查,也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班级环境、社会支持对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2.5.2 内在因素内部因素指的是个人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