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路与执行偏离 中小企业营销管理三大怪现状(职场经验)认识的高度与实践的难度落差太大,清楚的思路与实际的执行常常背离,于是导致了中国中小企业营销的三大怪现状:实践对知识的猜疑、方法对策略的背弃、能力与愿景的距离。营销新知迷惑经过 30 年的营销演进和营销实践,我们对营销、管理的认识达到了一定高度,这应当归功于无数营销人不断的思路创新和实践积淀。30 年的时间能够改变一切,当然也包括营销环境。宏观政策调整、产业链重构、行业洗牌、经济全球化、消费者成熟、营销精细化……这些关键热词,阐释了整个营销环境的巨变。在环境巨变之下,中国企业又陷入了迷茫与困惑之中,集中体现为:认识的高度与实践的难度落差太大;清楚的思路与实际的执行常常背离;对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在现实中给企业埋下无穷的隐患。假如说 30 年前中国营销是意识、概念上的懵懂,现在则是实践对知识的猜疑、方法对策略的背弃、能力与愿景的距离。认识与实践的落差品牌建设左右摇摆这样的经历你一定不陌生:以前几乎不做品牌建设,销售状况很好;后来市场份额急速下滑,于是不得不加大资源投入、全方位建设品牌。但这样的花钱行为并不会立即带来良好的业绩,于是用不了多久,“品牌建设”就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一直如此:销售出现较大阻力,所有人员都意识到品牌力的薄弱;业绩压力更大,所有的资源却又转向了销售。谈论竞争对手,异口同声地把品牌提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为自己的无能找到最合适的借口;比较取舍建设品牌的投入与销售需要的费用时,“品牌”又变得可有可无。在“先”与“后”、“急”与“缓”、“长远”与“眼前”、“多”与“少”的现实态度上,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需要,对于品牌的认识有着截然不同的角度。品牌,在中小企业里从来都是“风筝”,忽高忽低,高到所有人都仰视,低到有如一根鸡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之所以如此,背后还有一个原因:销售可以救企业于生死,而品牌不能;企业先要解决生存问题(销售),然后再谈进展(品牌)。生存(销售),还是进展(品牌)?这道题不知道曾把多少企业从辉煌推向艰辛、从艰辛推向万劫不复。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生存”固然谈不上“进展”,没有销售的品牌是失去意义的品牌,但是这并不能推理出中小企业在谋求生存时不要考虑进展。没有品牌的销售注定是一个临时的生意、短期的交易。所以在考虑“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