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药剂管理规范第一节 调剂业务管理常规西药调剂操作规程 1. 收方审阅:认真审阅处方内容: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药名、规格、剂量、用法、配伍禁忌、医生签名等是否正确,无误后方可调配。否则应退交处方医生修改更正。 2. 依方调配:严格按照处方内容书写瓶签、药袋、集中思想依次调配。配方时应做到“三准”(看准、取准、数准)。变质、过期的药品不得调配,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 3. 复核发药:细心对照处方内容,认真进行“三查七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含量、对用法、对瓶签;查禁忌、对用量),核准药价后复核人员签名发药,并明确向患者交待用法和注意事项。中药配方操作规程 1. 收方:认真审查处方内容有否缺项、药名书写是否规范、审查处方有无“相反”、“相畏”或妊娠禁忌等不合理用药,如有问题,应退交处方医生更正、修改。 2. 配方:使用戥称按处方所列药味顺序依次准确称量,并按顺序放于药盘内或包药纸上以备核对,不得估计取药。 3. 检查:根据处方内容填写中药包装袋,将配药盘(或包药纸上)的饮片实物与药名核对一遍,无误后分别装袋,在处方上签名负责。 4. 核对发药:认真进行三查七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用法、对剂数;查禁忌、对药性),无误后在处方上签名发药并向患者明确交待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用药期间饮食“忌口”。处方管理常规 处方是医生诊治病人时给病人开药的指示,是药师配方发药的依据,也是检查医疗事故。分析经济活动的原始依据。 1. 处方的内容和结构(1) 医院全称、门诊及住院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地址。(2) 处方中药品名称、规格、数量。(3) 要求剂型、用药方法。(4) 医师签字、配方人签字,检查发药人签字、计药价。 一个完善的处方可分为下列几个部分: (1) 处方登记: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医院名称、科别、处方日期。 (2) 处方头:凡处方都以 R 或 Rp 起头,是拉丁文 Recipe 的缩写,意思是“取”。 (3) 处方正文: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和数量。 (4) 用药方法:通常用“Sig”作标志,后边是具体应用方法。 (5) 最后是医师和调剂人员签字,以示负责。 2. 处方书写规则:(1) 处方要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2) 药品及制剂名称一般以《中国药典》或卫生部、省市颁发的药品标准规定的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