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枣阳市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枣阳市财政局调查组一、枣阳市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概况和特点(一)枣阳市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概况枣阳市地处鄂北岗地,是湖北有名的“旱包子”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800 毫米,水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建国以来,枣阳人民坚持以治理“旱包子”为突破口,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国以来,枣阳市共兴建大中小型水库 270 座,其中:大型水库 2 座,中型水库 20座,小型水库 148 座,总库容 12.05 亿立方米,兴利库容 5.98 亿立方米;固定提水泵站 760 处,装机 62300 千瓦。堰塘 32500 多口,总蓄水能力 2.09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 1.5 亿立方米;建机井700 多眼,供水能力 0.4 亿立方米。灌溉主干渠 1604 千米,支渠以下的渠道更是星罗棋布。初步形成了大岗坡、石台寺、华阳河、熊河、沙河、吉河六大灌溉防洪体系。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110 万亩。 由于这些水利设施 90%以上是上世纪 60、70 年代修建的,到2000 年改制前泵站、机井严重老化失修甚至报废,堰塘、当坝及灌溉渠道老化淤塞严重,支渠以下灌溉渠道 90%以上未衬砌硬化,渠道建筑物配套严重不足,导致水损大、灌溉面积严重萎缩。为探索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利用的新路子,枣阳市从 2000 年办试点,2001 年全面展开,大力推进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改革,一方面对过去兴建的小型水利设施加大改制力度,另一方面对新建水利设施鼓励个人投资,政府给予适当扶持。自 2002 年以来,全市市镇财政投入和上级专项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 4123 万元,吸引农民和社会投入达 8750 多万元;全市应改制小型水利工程21588 处,实际改制的 18324 处,改制面为 85%。其中拍卖产权的有1224 处,承包的有 16885 处,租赁的 189 处,股份合作的 26 处,共筹集资金 4860 万元;2002 年以后新建小堰塘、小泵站、机井等小水利 4685 处,其中,个人独资或合伙兴建的有 3186 处,占 68 %。这些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的建成使用,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增产、增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二)枣阳市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1.承包经营模式广泛运用。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卖断、租赁、承包、股份制和集体管理 5 种经营模式中,承包经营模式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