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污染的研究进展摘要:从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 3 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原理,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用于治理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生物修复 水污染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据报道,我国目前有 50%的河道和 80%以上的湖泊受到污染,许多湖泊已达不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受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和修复已刻不容缓[1]。生物修复技术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它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费用省,仅为现有环境工程技术的几分之一;②环境影响小,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或导致污染物的转移;③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生物修复的种类很多,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分为土壤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沉积物生物修复和海洋生物修复等;根据生物修复所利用的生物种类,可分为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根据人工干预的情况,可分为自然生物修复和人工生物修复,人工生物修复又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in situ bioremediation)、易位生物修复(ex situ bioremediation)和反应器生物修复(reactor bioremediation)。1 生物修复的作用机制1.1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在人为优化的条件下,用自然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或人为投加外源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与去除的方法。微生物在生物修复中起着主导作用。早期的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用于生物修复的微生物有很多,包括细菌、真菌及原生动物等。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份非常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生物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微生物群体依靠细胞壁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吸收消化,同时产生一定的代谢物质,再作为其它微生物的养料,进行吸收消化,周而复始,直至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全部分解。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主要包括好氧和厌氧两个过程,完全的好氧...